• cubeRandom

  • block

  • cubeStop

中国甲胄史研究的回顾二 2016-01-13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自50年代开始,与大规模的基本建设相适应,考古发掘工作蓬勃发展,从地下出土了许多古代的甲胄实物,还获得了大量与甲内有关的图像资料,遂使中国甲内史研究具备了较坚实的基础。70年代,杨汉先生将这些考古学材料与文献资料相结合,对史前至宋代的甲胄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发表《中国古代的甲胄》,第一次建构起了科学的中国甲胄史体系。这之后,有关中国古甲胄的新发现和新研究不断地充实、丰富着这一体系,其基本框架至今仍被证明是科学合理的,为这个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了一个扎实的基点。
 
  中国甲胄史研究及其科学体系的构建不仅有赖于占甲胃实物的考古发现,而且高度依赖于古甲胄的义原工作。因为古代的皮质或铁质甲内,在地下埋藏千百年后,出土时都已严重腐蚀,粘结成块,有的还遭到盗墓者的搅扰,零乱不堪,几乎成为一堆朽皮烂铁。只有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认真、细致的清理,再予以复原,才能再现古甲胄的原貌,使之成为有研究价值的资料。复原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决定了出土古甲胄实物的研究价值。从这个意义上完全可以说,古甲胄复原工作是中国甲胄史研究的基础。
 
  中国的古甲胄复原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7年至1958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发掘洛阳西郊汉墓时,出土了一件残铁甲.部分甲片上存留有穿连用的麻索痕迹,发掘者据此对局部甲片的编连方式进行了复原。50年代末,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汉长安城遗址发掘中也出土了一些铁甲残块,1961年底,该所技术室的白荣金先生对一块残铁甲(疑为袖或裙的局部)进行了清理复原,并制作了纸模型。可惜这批资料未能及时发表后遗失。总起来看,在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国的古甲青复原工作刚刚起步,只对少数残铁甲做了局部复原,带有探索性。

上文出自《中国传统工艺全集·甲胄复原》,由中国铠甲编辑整理。


  本文有中国铠甲www.madefuns.com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