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ubeRandom

  • block

  • cubeStop

中国甲胄史概观:夏商至秦代三 2016-01-25

 
  (5)东周皮甲的进步性。
 
  一些研究者认为,中国商周时期主要用皮革而不是用金属制甲,是防护装备落后的表现。这种看法过于简单化。综观这个时期的甲胄资料,商代和西周就有青铜甲内,但到东周,铜甲不仅没有发展。反而几乎绝迹。看来,中国青铜时代的人们主动放弃了发展铜甲而选择发展皮甲。在了解了东周皮甲及其制造技术的情况后,不妨设问:在青铜技术高度发达之际,人们为什么不较为简易地用青铜铸造甲胄或甲片,却发展出了那么一套复杂的造皮甲法?如果考虑到青铜并不是强度和硬度很好的金属材料(胎壁较薄的商周青铜容器都很容易破裂,可以参证),而且铜甲肯定要比皮甲笨重.对于中国古人的这种选择,就不会轻易否定了。
 
  东周皮甲的进步性,在曾侯乙墓出上的皮胄上得到了突出的体现。这些胄一般用18块甲片编缀而成,胄顶的中央有凸起的中空脊梁。系用一整块皮以模压法一次性加工成形,其有良好的弹性,能对钝器的打击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其效果很像现代的工程防护头盔。
 
  (6)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甲胄
 
  东周时期,倒是周边的少数民族较多用青钢制甲。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仍使用整体铸成的铜胄,为便于头项转动,他们缩小了胄的防护面积,一般仅能保护头顶和两颊。西南夷中的滇人也曾用青铜制甲,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整片的铜甲,有用薄铜片锤打成的盆领状颈铠,管状的臂甲、胫甲等,还有整片铸成的背甲。另一类是用长方形小甲片编缀成的铜甲,其形式明显是受中原札甲的影响。中国国家博物馆新近收藏的巴人铜甲,提供了一批新的资料。在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这些青铜甲肖应当也是与大量的皮甲并行使用。尽管受到了中原甲胄一定的影响,但在形式和装饰上,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7)铁甲继承了皮甲。
 
  战国中晚期发展起来的铁甲,在形式上受到传统皮甲的较大影响。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中出土了大量战国晚期的铁甲片,其形状与东周皮甲片相仿佛,多呈长方形、梯形或正方形,甲片上都有穿贯绳索的孔眼,可知也是按札、旅相续的方式编连成甲。燕下都44号墓葬坑中出上的一件铁胄,保存较完整,现已复原,系用89块铁甲片编成.高26厘米。甲片大多为长方形,一般高5厘米、宽4厘米左右。编法是:先用两块半圆形甲片合缀成圆形平顶,然后往下一排排编续,共编6排。这批早期铁甲资料说明,中国铁甲是在继承传统皮甲形式的基础上起步的。
 
  上文出自《中国传统工艺全集·甲胄复原》,由中国铠甲编辑整理。


  本文有中国铠甲www.madefuns.com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