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ubeRandom

  • block

  • cubeStop

I型胄(M11:6)的形制与结构. 2016-04-01

  此型胄共出上6件。全胄是由兽面顶脊件、左右护耳件、牙质装饰片与皮质胄胎体相连缀组合而成。
 
  顶脊件  件体侧而呈"n’形,通高25厘米,体厚0.15-0.2厘米,前部处于额头,为近似虎头而有角之兽面,巨目宽鼻,口露獠牙,短耳,眼上有上扬之长角,形貌颇威严。兽面高11.2厘米,下宽14.2厘米,上宽16.6厘米。自兽面向正后方起一脊梁.通过胄顶转而向下延伸以达后颈.形成一弧状阔带,其横剖面呈“人’字形,脊高4.7厘米,下宽9.7厘米。近颈处的后端两侧设一对穿孔,以使其与皮质胄胎相连缀,前部兽面獠牙处与角耳间形成的孔隙,亦可与其下的皮胎扣缀合。
 
  护耳件  左右各一,根据其出土位置及面向,得知是设置在两耳之处,件体表面中部略微隆起呈圆饼状,直径9厘米,体厚约0.2厘米,中部开一圆孔,孔径2厘米。在护耳片两侧边上,各附一与主片连接的事环形小钮,用以与皮胄胎连缀。两护耳片体薄,起着装饰与加强防护的作用。在和护耳片相连缀的皮胄胎上.与其当中孔眼对应,或者也穿有小孔,以利两耳之听声。
 
  牙质饰片  属于此胄上的牙质饰片计右20枚,其长短、宽窄、薄厚不尽相同,当与原取来切割之牙料大小有关,牙表而朝外略微弓曲,初步判断是以野猪牙齿制成。长2一3厘米,宽约1厘米,厚0.2一0.3厘米。在加工的牙质饰片两端钻有小孔,均从背面钻通,孔径约0.2厘米。每端或一孔或两孔,复原后找出了其排列规律,牙片的编排是一孔对一孔、二孔对二孔,从未见有一孔连接两孔者。钻孔的目的,显然是为了使其便于连缀在胄的皮胎之上。在发掘现场提取牙质饰片时,曾见有其中一孔上保存着一点丝线痕迹,从而提示了这些饰片连级时所用的材料。
 
  这些牙质饰片出土时虽已散乱,但部分饰片尚能反映出当初的相对位置关系。经复原,确定其每侧各置10枚,以双排井列型式横向装饰干皮胄胎两侧之近下缘处。以坚硬而修整过的兽牙作装饰,不但光滑美观,也有助于增加胄体的防护功能。
 
  在整理6件I型胄的牙质饰片时,发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在不同胄体上装饰的牙片数量不等,且排列方式亦不同,除平排者外,亦有纵向布列者,是否其间标示着等级的不同,有待进一步研究。
 
  胄体的皮胎因墓中的潮湿环境和微生物的侵蚀分解,是皮革制品腐朽的主要原因,故商周时期出土的皮质器物很难保存下来,此次出土的皮质胄体也不例外。但在室内清理当中,于铜胄件的内侧及其附近,发现了一些残留下来的皮革痕迹,其色黑褐,有的表面还有些光译,当为皮革表而之漆,以此确定这些痕迹为胄上之皮胎,用以作为青铜胄件及牙质饰片的承载体。
 
    根据胄上顶件之形态,并参考了以往出土的晚商及西周时期的青铜胄,以及战国曾侯乙墓的皮胄之造型。对比复原了胄上皮胎的形体,为一个壳状整体造型,制作时当分为左右对称的两扇,以软化的皮革通过模具定型,而后缝合成整体.颇其轻便坚韧之优点,成型后涂漆,再与各相应铜件接合,并配以牙片装饰,最后完成此型铜、皮复合胄的修复(图1-4,图1-5).
 
  此自铜部件及牙质饰片的总重量为1430克,胄体的皮质部分原重量不详。


  本文有中国铠甲www.madefuns.com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