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ubeRandom

  • block

  • cubeStop

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战国皮甲胄复原 2016-05-11

  1978年3月至6月,湖北省博物馆等单位在随县(现改为随州市)发掘了擂鼓墩一号墓,根据出土的众多珍贵文物和文字资料,确定这是战国早期曾侯乙的坟墓。又据年代测定提供的数据,此墓下葬的时间推定在公元前433年至公元前400年之间。
 
  在墓中的北犉室出土了大量的皮甲胄,估计当不下百副之数,主要包含人甲和马甲两大类,较有次序地堆放在北犉室西北部的上层和西中部的下层,堆积最厚处有1米左右。由于重叠器物彼此挤压、墓中积水的漂浮以及连缀甲片丝带的腐蚀等原因,使得多数甲胄已解体和散乱。
 
  这些甲片的胎质为皮革,然而出土时的皮革甲片已腐朽无存,幸而保存下皮胎外而的漆皮,故而保存下各种甲片的形态。从许多甲片上所显示出的复杂形态、片上凸起的纹饰和凹下的压边等情况推断,这些甲片在当初制作时曾经使用过模具,才能使皮片按设计要求压出各种的形状。但这些模具压出的甲片,在使用和收藏过程中随环境中湿度和温度的变化,极易翘曲变形、f裂和腐蚀。当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了在皮甲片上以人漆涂刷的办法,解决了皮甲片存在的这一吸大缺憾,同时起到了很好的加固和装饰作用。这些较厚的漆膜大多呈黑色,也有的呈深褐色,更有的调配为朱红色。在一些漆皮表而有的还施以绚丽的彩绘图案做了进一步装饰。
 
  在发掘过程中,除对零散的几十竹筐甲片未能逐片编号外,对其下层贴近犉底保存状况较好、散乱程度较轻的两个部分,用铝板抄底插入整块托出,而后分别装入两个箱中暂作封存。当时主持考古发掘的谭维泗队长与北京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系,希望派人前去查看是否还能复原。夏鼑所长指派笔者前去,看后并作了来年运京进行室内清理与研究的安排。1979年春,由湖北省博物馆杨定爱和随州博物馆左德田二同志押运皮甲标本到京,与考古所技术室同志一道,从4月19日到6月下旬完成了清理与初步复原,前后工作了52天,除清理出一部分属于不同个体的散乱甲片外,共整理出可复原的13副人甲胄和两件马胄。马甲因散乱严重,当时未能及时完成复原。由本人执笔写出简报稿。并请在京的谭维泗先生过目,交《考古》编辑部审定后,发表于该杂志1979年第6期上。


  本文有中国铠甲www.madefuns.com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