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凤翅兜鍪和山文甲 2015-04-17
安史之乱以后唐军开始重新注重甲胄的实用价值,在绢甲的形制上重新开始使用金属甲片编缀。护肩下也开始重新装配披膊。同时流行于后世五代十国、宋代以至明代的凤翅兜开始登台亮相。
根据山西省五台山南禅寺大殿彩塑天王像绘制。南禅寺建于唐德宗李适建中三年,公元782年。晚唐时期兜鍪两耳出现了凤翅装饰,凤翅饰与兜鍪的脊架合为一体形成兜架,兜架有花纹装饰,兜体附在兜架以内。顿项分为三片,使用的是细鳞甲片,其编缀方法与魏晋一相同,只是甲片较之更小些。风翅饰到后来依然流行于五代、宋、以及西夏辽金等时期,成为中国古战盔的经典样式之一。
图中的护项、束甲绊、双带扣皮带与唐代四相同,只是晚唐时期的胸腹部的圆护甲片演变成兽首虎吞等形象。穿着方式与唐代四中护项、束甲绊以及挂有护腹甲片的方式都相同,只是最外部的双带扣皮带是从兽面护腹片的口中穿过再系在身上的,这样使得护腹片更加稳固。兽首虎吞样式的护腹甲片参考于现藏于日本教王护国寺藏唐木造毗沙门天王像的护腹甲片。
本文有
中国铠甲www.madefuns.com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